第698章 金融防线升级,校园贷治理迈向全国
爱跳的小袋鼠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698章 金融防线升级,校园贷治理迈向全国,重生归来:我誓登权力巅峰,爱跳的小袋鼠,69书吧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2018年6月,星城的夏日骄阳似火,但在星城市委办公大楼的会议室内,一场关乎千万学子命运的制度变革正悄然铺开。
李一凡站在会议室中央,神情沉稳,手中一页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纸张,标注着他最近一周以来对全国多起“校园贷”案例的深入分析与思考。几天前,潇湘日报刊发的《青年负债困局:当信用成了枷锁》一文引发社会震动,也让校园贷的问题首次在全国层面形成制度舆论的共振。
“从星城治理来看,现有制度初步遏制了高利贷、暴力催收等极端风险。但我们必须看到,校园金融的生态问题,不仅仅是清理非法放贷这么简单。”
李一凡环视众人,语气一字一顿:
“我们要构建的是一套可复制、能推广、全国高校都能用的‘金融防火墙’。”
他身后屏幕上,是由星城数据局与凡星智联协作开发的一份《全国校园金融风险地图》。从东部沿海的高校密集区域,到中西部的大型省会城市,星城团队已经绘制出一个详细到高校名称的风险热度分布图。
“这一周,星城的应急热线共接到外地学子及家长咨询1600多起,涉及北京、广州、成都、郑州、武汉等城市。”市金融监管局副局长宋清明站起身,语气凝重,“说明我们的治理样本,引发了全国范围的需求——但也暴露出一个问题:全国没有统一的校园金融监管口径。”
“这正是机会。”李一凡平静回应,“我们要趁势建立一套标准。”
“我建议:以‘双机制’为核心,推动校园贷治理制度升级。”
他说完,走上前一步,在白板上写下两个大字:
第一,金融素养教育机制。
“高校不是金融孤岛,不能一味屏蔽风险,而是要提升识别风险的能力。”李一凡转身看向教育系统出身的副市长李志远,“我们与潇湘省教育厅初步沟通过,能不能试点将金融素养教育纳入通识课程,哪怕以选修形式推动,逐步进教材、进课堂?”
李志远点头:“我来负责协调。我们甚至可以邀请中国人民银行、银监部门的专家,以录播课或慕课形式为载体,建立全国共享的金融素养课程库。”
第二,联防联控机制。
“这不是教育一个部门能完成的事。平台、公安、银行、校方、监管,必须有一个联动通道。”李一凡直接点名,“赵斌,回头请你牵头成立一个‘校园贷风险联防中心’,由金融局、公安局、教育局、市检察院、凡星智联、几家主流银行代表共同参与,建立定期通报与联席会议制度。”
“这个平台未来可以接入全省乃至全国高校,共享风险黑名单、放贷主体预警、舆情监控数据。”
“那后台管理上……需要数据打通。”赵斌略皱眉。
“我来协调网信办与数据局。”李一凡不假思索,“凡星智联也可提供技术支持,保证不侵犯学生隐私前提下,实现风险识别。”
“这种机制一旦建立,不仅限于‘贷’,未来还可以拓展至高校网络赌博、电信诈骗等风险识别。”
众人闻言,纷纷点头。
——
几天后,星城市政府与潇湘省教育厅联合发布《关于推进高校金融风险防控教育机制试点的通知》,星城十所高校率先试点金融素养通识课,金融监管局与高校签署了数据共建协议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