承道小写师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38章 百草堂之南瓜子,短篇中草药故事集,承道小写师,69书吧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话音未落,树林中突然传来沙沙响动。两人脸色大变,钱多多迅速抽出腰间软剑。月光下,一个身影缓缓走出——竟是护道者林婉儿。她身着藏青色劲装,腰间别着一对柳叶双刀,冷冽的目光扫过二人:\"好一番算计。\"

百草堂内,油灯将众人的身影拉得老长。李婶正用布满老茧的手,仔细端详着王宁递来的南瓜子:\"这南瓜子虽好,但药效差了些。\"她从怀里掏出一把深褐色的瓜子,\"试试这个,是我自家种的'铁脚南瓜',个小仁实,驱虫效果比普通品种强得多。\"

王宁眼睛一亮,连忙接过瓜子。这种南瓜他曾在古籍中见过记载,因生长周期长、产量低,早已无人种植。\"李婶,不知您还有多少?\"他急切地问。

李婶摇摇头:\"就剩这点种子了。不过......\"她望向药堂外的空地,\"若是现在播种,霜降前或许能收一茬。\"

王宁和张阳对视一眼,眼中皆是惊喜。\"小妹,快去召集人手,今夜就翻地播种!\"少东家当机立断,\"张阳叔,您帮忙配制些草木灰,给土地施肥。\"

月光下,百草堂众人忙碌的身影在空地上穿梭。王雪举着油灯,为翻地的伙计照亮;张娜则带着厨娘,熬煮姜汤为大家驱寒。林婉儿悄无声息地回到药堂,将今夜的见闻告知王宁。少东家握着铁铲的手微微收紧:\"来得正好,这些南瓜子,就等着他们自投罗网。\"

七天后的清晨,孙玉国望着自家药铺前寥寥无几的顾客,气得将茶杯摔在地上。刘二狗小心翼翼地凑过来:\"掌柜的,听说百草堂用一种特殊的南瓜子,驱虫效果奇佳......废物!\"孙玉国一脚踹在他屁股上,\"去,给我查清楚,他们从哪儿弄来的药材!\"

钱多多的商船上,老掌柜正对着新收的南瓜子发愁。原本以为能借此要挟百草堂,没想到对方竟不再采购。更奇怪的是,最近市面上突然出现一批品质极佳的南瓜子,价格低得离谱。

百草堂内,王宁望着仓库里堆积如山的\"铁脚南瓜子\",终于露出了笑容。张阳将最后一包药递给患者,转身问道:\"东家,那些低价抛售的南瓜子......正是我们所为。\"王宁摘下眼镜,擦拭镜片,\"既然有人想在药材上做文章,我们就将计就计。\"

夕阳西下,药香混着泥土的气息在百草堂上空飘散。王宁望着远处孙玉国的药铺,心中明白,这场关于药材、关于医德的较量,才刚刚开始。而那些不起眼的南瓜子,正悄然改变着百草镇的格局,也让更多人见识到中药材的博大精深。

深秋的百草镇笼罩在一层薄雾中,青石路上铺满金黄的落叶。钱多多的药材商行门口,伙计们正将一袋袋南瓜子搬上马车,扬起的粉尘在晨光中飞舞。钱多多站在台阶上,望着渐渐远去的车队,眉头拧成了疙瘩——原本高价囤下的南瓜子,如今竟像烫手山芋般无人问津。

“东家,百草堂又在低价抛售新收的南瓜子,咱们的货根本卖不出去!”账房先生擦着额头的汗,将账本递上前。泛黄的纸页上,滞销的记录触目惊心。钱多多猛地将账本摔在桌上,震得青瓷茶盏嗡嗡作响:“王宁这小子,到底从哪儿弄来这么多药材?”

与此同时,孙玉国的药铺内弥漫着一股刺鼻的酸味。几个患者堵在柜台前,举着药碗大声质问:“孙大夫,你这药根本没用!孩子吃了还是腹痛!”刘二狗脸色苍白,缩在角落里不敢吱声。孙玉国强装镇定,额头上却渗出细密的汗珠:“这……这定是体内虫毒顽固,再服几剂……”

“够了!”人群中突然走出一位老者,他拄着拐杖,声音颤抖却字字有力,“我孙子吃了百草堂的南瓜子,虫都排干净了!你这假药,害了多少孩子!”愤怒的人群一拥而上,孙玉国慌忙后退,撞倒了药柜,瓶瓶罐罐摔得满地狼藉。

夜幕降临,秋风呼啸。百草堂后院的仓库外,林婉儿如鬼魅般穿梭在阴影中。她警惕地观察四周,确认无人后,轻轻叩响木门。门开了,王宁举着油灯出现在门口,昏黄的灯光照亮他疲惫却坚毅的脸庞。

“都安排好了?”王宁低声问。

林婉儿点点头:“钱多多的商船今夜子时经过芦苇荡,我已派人在那里设伏。”她从怀中掏出一封信,“这是在刘二狗身上搜到的,孙玉国勾结外乡人制售假药的证据。”

王宁展开信纸,目光如炬。信中详细记载着用石膏、淀粉冒充名贵药材的过程,还有一串陌生的商号名称。“好个孙玉国!”他将信纸凑近油灯,看着火焰一点点吞噬罪证,“明天,就是他们的末日。”

药铺另一头,张阳正在指导学徒炒制南瓜子。老药师布满老茧的手熟练地翻动铁锅,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焦香。“记住,火候要均匀,过了会失了药效,欠了又杀不死虫。”他一边说,一边往锅里撒了一把秘制的香料——那是他从《雷公炮炙论》中改良的配方,能让南瓜子的驱虫效果更上一层楼。

子时,芦苇荡中一片寂静,只有风吹过芦苇的沙沙声。钱多多的商船缓缓驶入,船头的灯笼在夜色中摇曳。突然,十几道黑影从芦苇丛中跃出,将商船团团围住。为首的大汉手持钢刀,大声喝道:“钱老板,这么晚了,运的什么好货啊?”

钱多多脸色骤变,却强作镇定:“朋友,我乃正经商人,这是运往邻镇的药材。”

“药材?”大汉冷笑一声,“打开舱门让兄弟们瞧瞧!”

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,林婉儿如夜枭般落在船头。她双刀出鞘,寒光闪烁:“钱老板,还是自己打开吧,别让大家难做。”

钱多多望着林婉儿凌厉的眼神,心中一颤。他咬牙下令打开舱门,只见里面堆满了发霉的南瓜子,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气味。“钱老板,以次充好,该当何罪?”林婉儿的声音冰冷刺骨。钱多多双腿一软,瘫坐在甲板上,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断滚落,嘴里喃喃自语:“完了,全完了……”

与此同时,百草堂内灯火通明。王宁正在撰写状纸,笔墨在宣纸上龙飞凤舞。张娜端着一碗参汤进来,轻声说:“小心身体,别累坏了。”王宁抬起头,眼中满是疲惫:“这些人害了太多百姓,必须让他们受到应有的惩罚。”烛光映照着他紧蹙的眉头,案头整齐摆放着受害者的联名诉状与假药样品,每一样证据都凝结着他多日来的心血。

第二天清晨,百草镇衙门外人头攒动。王宁手持状纸,身后跟着一群受害百姓。孙玉国和钱多多被衙役押解而来,两人脸色苍白如纸,往日的嚣张气焰荡然无存。孙玉国的绸缎长衫皱巴巴地挂在身上,钱多多的玄色长袍也沾满泥污,两人垂头丧气的模样引得围观百姓一阵唏嘘。

“大人,孙玉国勾结奸商,制售假药,害得百姓苦不堪言!”王宁将证据呈上,声音铿锵有力,“这些是受害百姓的联名状,还有假药样品。”县令翻开状纸,越看脸色越沉,猛地一拍惊堂木:“带证人!”

李婶拄着拐杖走上前,浑浊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:“我孙子吃了孙玉国的假药,上吐下泻,差点丢了性命!要不是王大夫……”她泣不成声,人群中爆发出愤怒的呐喊,“严惩奸商!”“还我们公道!”的呼声此起彼伏。

钱多多双腿一软,瘫倒在地:“大人饶命!是孙玉国唆使我抬高药价,囤积居奇……”孙玉国面如死灰,瘫坐在地上,嘴里喃喃自语:“完了,全完了……”县令再次拍响惊堂木:“孙玉国、钱多多,罔顾人命,利欲熏心,即日起查封药铺和商行,听候发落!”

随着惊堂木的最后一声落下,积压在百姓心头的怒火终于得到宣泄。人群中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,王宁望着欢呼的百姓,心中百感交集。这场与奸商的较量,他不仅守护了百草堂的声誉,更扞卫了医者的尊严。

寒冬的百草镇被皑皑白雪覆盖,凛冽的北风呼啸着掠过屋檐。百草堂内却暖意融融,药柜上蒸腾的药香与炭火的热气交织,驱散了几分寒意。王宁身着藏青色夹袄,正在给一位老者诊脉,指尖搭在寸关尺上,神情专注。突然,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宁静。

“王大夫!王大夫!”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孩子跌跌撞撞地冲进药堂,发梢和肩头落满雪花,“我家囡囡吃了驱虫药,虫子倒是排出来了,可这几日总是哭闹,不肯吃饭,夜里还总说肚子疼……”

王宁连忙放下手中的脉枕,将孩子抱到诊台前。孩子小脸蜡黄,舌苔白腻,脉象虚浮无力。他眉头紧锁,沉思片刻后说道:“孩子这是驱虫之后,脾胃受损了。”转头吩咐王雪:“取些炒白术、茯苓、陈皮,再加上我们特制的南瓜子粉……”

“特制的南瓜子粉?”年轻母亲一脸疑惑。

“正是。”王宁耐心解释道,“普通南瓜子驱虫虽好,但性偏凉,孩子脾胃娇嫩,驱虫后若不及时调理,反而会伤到脾胃。我们将南瓜子与健脾和胃的药材配伍,既能巩固驱虫效果,又能调养脾胃。”

后院的炮制间里,炉火正旺。张阳戴着老花镜,手持竹铲,正在指导学徒们炒制南瓜子。他的双手布满深浅不一的疤痕,那是多年与药材打交道留下的印记。“看好了,这火候最为关键。”老药师将一勺南瓜子倒入锅中,竹铲有节奏地翻动,“火太急,会焦糊失了药效;火太慢,又无法激发药力。”

学徒们围在灶台前,目不转睛地看着。只见南瓜子在锅中渐渐变成金黄色,散发出一股独特的焦香。张阳抓起一把陈皮丝撒入锅中,香气顿时更加浓郁:“陈皮理气健脾,与南瓜子配伍,能中和其凉性。”

这时,王雪抱着一捆白术走进来:“张阳叔,这是新到的白术,您看看品质如何?”

张阳接过白术,放在鼻下轻嗅,又用指甲刮了刮断面:“不错,断面朱砂点清晰,是上等的浙白术。不过……”他转头对学徒们说,“白术要用土炒,取土气入脾之意,这样才能更好地健脾止泻。”

在张阳的指导下,学徒们将灶心土倒入锅中炒热,再加入切成薄片的白术。土黄色的粉末裹着白术片在锅中翻腾,不一会儿,白术片表面就泛起了金黄色。“好了,筛去土粉,摊开晾凉。”张阳擦了擦额头的汗水,“炮制虽繁琐,但每一步都关乎药效,容不得半点马虎。”

前厅里,王宁正在给一群前来学习的年轻郎中讲解南瓜子的妙用。他手持一本手抄的医案集,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用南瓜子治疗各种虫症的案例。“诸位请看,这位孩童,不仅有蛔虫,还伴有积食,我们在南瓜子方中加入了炒山楂、炒麦芽……”

“王大夫,”一位年轻郎中举手提问,“若是成人绦虫病,剂量该如何把握?”

“问得好。”王宁微微一笑,“成人用量可适当增加,但也要根据体质辨证论治。比如体弱者,需配伍党参、黄芪等扶正之品;体壮者,可酌加槟榔增强驱虫之力。”

正说着,张娜端着几杯药茶走进来,茶碗里漂浮着几片南瓜子和陈皮。“这是我们新研制的养生茶,”她轻声介绍道,“常饮可健脾驱虫,预防虫症。”

年轻郎中们纷纷端起茶碗,细细品味。“入口甘香,回味悠长,真是好茶!”“喝完后,感觉肠胃暖暖的,十分舒服。”赞叹声此起彼伏。

王宁看着这一幕,心中感慨万千。他想起父亲临终前的嘱托:“医者,仁术也。不仅要治病救人,更要将医术传承下去。”如今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医药,这让他看到了希望。

就在百草堂忙碌于传承医术之时,一封来自京城的书信打破了平静。信中写道:“闻百草堂以南瓜子驱虫之术造福一方,甚为钦佩。今太医院欲编纂新的《本草汇纂》,特邀请王宁大夫进京,共商驱虫方剂之收录……”

王雪跳了起来:“哥,这可是天大的好事!咱们的医术要传到京城去了!”

王宁却显得很冷静,他沉思片刻后说道:“这既是机遇,也是挑战。京城名医云集,我们的医术还有很多不足之处。张阳叔,这段时间要辛苦您,多指导学徒们研读古籍,精进医术。”

张阳郑重地点点头:“放心吧,东家。老祖宗留下的东西,咱们不能丢。”

然而,事情并非一帆风顺。就在王宁准备启程之际,孙玉国的残余党羽四处散播谣言,称百草堂的南瓜子驱虫方是旁门左道,根本登不得大雅之堂。一时之间,质疑声四起,就连一些曾经信任百草堂的百姓也开始动摇。

面对谣言,王宁没有过多解释。他带着精心整理的医案和炮制好的药材,踏上了进京之路。林婉儿执意同行,暗中保护他的安全。马车缓缓驶出百草镇,车轮碾过积雪发出“咯吱咯吱”的声响。王宁坐在车内,手中捧着《本草纲目》,仔细研读关于驱虫的记载。“林姑娘,”他突然开口,“你说,中医药的传承,为何如此艰难?”

林婉儿望着窗外的雪景,若有所思:“因为总有人为了利益,不惜诋毁祖宗留下的瑰宝。但我相信,真金不怕火炼,只要我们坚守本心,总有一天,中医药会发扬光大。”

王宁微微点头,目光坚定。马车继续前行,车轮碾过雪地,留下一串深深的车辙。在这漫长的进京之路上,他不仅肩负着百草堂的声誉,更承载着中医药传承的重任。而那小小的南瓜子,或许将成为打开京城医界大门的钥匙,让更多人见识到中医药的博大精深……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修行之征途

善良大叔

老爹绑我去当兵,全军求我当教官

树下揍猫

鸿蒙炼天诀

布勒布勒

快穿:疯批女配她是白月光

月寻

重回60年代不遗憾

三土剑

媳妇邓晓阳我叫李朝阳

邓晓阳与李朝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