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1章 师长:薛大海,地道战
北雁南飞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71章 师长:薛大海,地道战,民国谍战:从宝箱开始,手撕鬼子,北雁南飞,69书吧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临风市!
一座被改造后的学校,此刻已经成为了抗日战士临时驻兵之地,学校的教学大楼、宿舍大楼,显然经受过炮火的轰炸,此刻已经倒塌了一大半,残垣断壁,成了一片废墟。
学校操场上,地面被炸开了一个个大坑,不少士兵正在操场之上巡逻、站岗。
但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,可以发现操场之上、教学大楼旁边、宿舍大楼旁边等等地方,出现了一个个非常隐蔽的洞口,这些洞口直通地下六七米的位置,然后立马分出了一道道横向通道,遍布整个地下。
很显然,这些地道是专门挖掘出来的,专门防备小鬼子的轰炸机。
一旦小鬼子进行空袭轰炸,士兵们便会立刻躲进地道之中,不仅非常安全,而且地道还不断朝着整个临风市扩散,一旦敌人冲进来,他们就可以利用地道与敌人周旋,击杀敌人。
也就是俗称的地道战!
利用这种方式,抗日战士才能一次次化险为夷,将小鬼子打败,保卫住临风市。
如若不然,临风市早就被小鬼子给占领攻破了!
而在错综复杂的地道之中,也开凿出了一个个隐蔽密室,平时可以为士兵、老百姓提供休息的地方,另外也是抗日军官开会,或者指挥战斗部署的地方。
“报!师长,小鬼子的轰炸机撤退了,应该是来侦查的。”就在这时,一位侦察兵突然匆匆忙忙跑进了一间密室之中,恭恭敬敬的敬了一个军礼,禀告道。
而在密室之中,共有四名男子,为首的是一位四五十岁的中年男子,并没有穿军装,而是一件打满补丁的粗布衣裳,国字脸,留着一头短发,满脸的络腮胡子,脸色有些憔悴,但眼睛格外锐利,仿若一只老鹰一般。
“嗯,我知道了。”男子点了点头,对此似乎并不意外,一切都在预料之中。
而他,正是临风市抗日战士的最高指挥官:薛大海,第112师的师长,少将军衔。
正是他提前预知到了小鬼子将会攻打临风市,所以在一个月前,便突然号召士兵和抗日战士,迅速挖掘防空洞和地道,这才能一直死守临风市,没能让小鬼子攻破。
“从昨天晚上到现在,小鬼子的轰炸机已经来了六波了,每次都是侦查,却不进行轰炸,他们到底想要干什么?”一位身高一米九,却瘦骨嶙峋,仿若一根扁担一样的男子,忍不住问道。
他叫李圆柱,乃是一位团长!
“还能为了什么?当然是在恐吓我们和老百姓,打击我军的气势,想要让我们崩溃。”坐在石凳子上,一位正抽着旱烟的老头冷冷道。
此人恐怕已经六七十岁了,同样没有穿军装,头发有些发白,留着一卷山羊胡。
他叫刘鹿山,乃是临风市的市长,虽然不是军人,但对于临风市的大大小小势力非常了解,而且声望颇高,老百姓都非常听他的话。
“刘市长说的不错,小鬼子一晚上派出了六波战斗机,谁也不知道会不会突然发起空袭,在这种状态下,士兵和老百姓无时无刻都处于紧绷的状态,根本得不到休息,这样下去,迟早都要崩溃了。”
“可我们也没有办法啊!没有空中支援,炮弹也不足,面对小鬼子的轰炸机,我们是一点办法都没有。”
听到这话,众人的脸色都异常的难看,一个个都非常沉闷。
不仅炮弹不足,步枪、子弹、手榴弹等等武器装备,都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,要是再得不到补给,一旦小鬼子对临风市发起大规模进攻,恐怕就会只要拿着冷兵器跟他们拼命了。
除此之外,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:粮食不足。
如果武器装备消耗完了,依靠人数和地理优势,或许还能坚持。
可一旦粮食吃光了,抗日战士吃不饱穿不暖,那就没有力气,你又该如何跟小鬼子拼命。
更甚至,现在已经出现了老百姓都饿死的情况。
这个问题要是再得不到解决,只怕临风市坚持不住一个星期了。
“报!”
就在这时,一位电报通讯兵朝着这边跑了过来,手中拿着一张电报译文,一边递给薛大海,一边兴奋道:“师长,刚刚得到消息,由孙全辉率领的兵马,不仅将小鬼子六千多一网打尽,而且还获得了将近十吨的粮食。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