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6章 课题研究
车窗外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46章 课题研究,总裁重生复仇从零开始,车窗外,69书吧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黄书记:“你还没回答我们,股份制公司搞不搞得,我们允不允许他们搞?”</p>
汪教授:“从我个人的观点说,股份制有限公司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时候的必由之路。是好事不是坏事,当然,我没权利要求你们怎么做,我只能说这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、必由之路。</p>
股份制在一个地方得到普遍实行的话,说明当地经济已经相当发达了,接下来必然会是飞速发展期。”</p>
黄书记:“老汪,你是不是有点夸大其辞了。”</p>
汪教授:“是不是夸大其辞,你们很快就会知道的。我们现在是以经济工作为中心对不对!经济要腾飞,就离不开股份制有限公司。只要这吉昌公司办成有限公司,你们很快就会发现,它有不可替代的诸多好处。”</p>
黄书记、魏县长似懂非懂地听着,没有点头,也没有说反对的话。</p>
早饭后,汪教授按黄书记的指点。一个人到吉昌批发公司观看、调查,辛辛苦苦地呆了一天,一直呆到批发部四点下班。</p>
本来四点钟是还很早的,但批发不比零售,顾客都是各乡镇的,批到货后还要赶回家,所以忙到四点钟就没有顾客了。而批发部的人员也在四点后要从事清点资金,到银行存款……等工作。</p>
李明下班后,发现有个白净慈祥的老头还在门口观望,就上前打招呼说:“老大爷请屋里坐,吹吹风扇。外面太炎热,路面都晒的烙人,小心中暑。”</p>
汪教授在这里呆了一天,看到了三个批发店的营业员态度和气,服务热忱,看到了他们忙忙碌碌的一分钟也没停过,从中看出了个体经济的兴旺。心里大为感慨,似乎看到了民营经济有力的萌芽,强劲的潜力。</p>
汪教授心情大好,更坚定了研究有自己特色的股份制有限公司的决心。李明热情招呼他进去坐,正合他的心意,当然是就汤下面,立即就进了李明的针织品商店。</p>
常厂长还没走,要在李明的店里看一天,看看这个批发店的销售能力到底有多大。看到店里的三个人一直忙的没停过,也就帮着李明做些清点货物,维护秩序的事。</p>
这一天让常厂长看到了这个小店惊人的批发量,下定决心要和这个吉昌公司把关系搞铁。</p>
李明在店铺里装了一台吊扇,吊扇的风大,全屋子凉快。李明看到一个老头站在太阳底下,白净的皮肤说明这个老头不是农民,是经常不晒太阳的人,这样的人是很容易中暑的。</p>
李明心肠热,家教也好,对上了年纪的老人一直是很尊敬,很关心的。店里没顾客了,不用忙生意,当然就会请这个老头进店坐坐。</p>
汪教授本来对李明印相很好,甚有好感,这一来就更加满意了。汪教授坐下之后,李明给汪教授、常厂长泡好茶,让汪教授和常厂长聊天。</p>
李明觉得这老头似乎有点面熟,仔细搜索前生记忆,猛然记起这是新时期的著名经济经济学家汪老!</p>
这样的机会不可错过,也就坐下来不断为汪老、常厂长添茶,陪他们说话,不断地向汪老请教经济理论。</p>
汪老见李明问的都是一些前瞻性的问题,甚至有些还回答不了,正需要研究,大为惊奇。对李明放弃上大学自主创业有了理解,这个小伙子的学识不下于博士了,还需要上大学吗。不过这样的神童实在太罕见了,必是国之重宝!</p>
汪老没有一点师长之心,把李明当作可论道的同辈,与李明谈话完全像是研究讨论。李明从汪老的谈话中学到了不少精髓原理,对汪老的钦敬之情油然而生。</p>
下午五点,饭店的菜饭送来了,李明要送饭的饭店店员回去再炒五个招牌菜来,又让李能去买了两瓶好酒,热情地招待常厂长和汪教授。</p>
两杯酒下肚,汪教授对李明说:“我今天在你们这三个店铺前看了一天,边看边想,以你们现在的这个势头,要想有更大的发展,就必须要扩大规模了。”</p>
李明的前世虽然是二十一世纪初商贸帝国的大总裁,但是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商界却知之不多。正想集思广益,得到更多的知识,加快发展速度。汪老的经济思想正是引导这个时期的经济理论。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