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4章 好日子到头了
江河大爷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24章 好日子到头了,科举,农家子的权臣之路,江河大爷,69书吧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好日子到头了
除了为族里考虑外,陈砚做此事也是为了让自己手里多一张底牌。</p>
陈砚本是跟着何若水学了不少,也觉文章精练了许多,心有所感,便将周既白也给喊了过来。</p>
两个弟子都跟着大宗师四处跑,杨夫子当然也不能闲着,只能跟着一块儿跑。</p>
如此一来,陈砚和周既白在白天随时受大宗师指点。到了晚上,便可熬夜做文章,让杨夫子修改,虽只有两个月,两人却觉得自己精进不少。</p>
陈砚并不想参加来年的春闱。</p>
能跟着大宗师苦学的机会实在不多见,他想多沉淀一番,争取四年后的春闱能一举中,更是治国之才。</p>
陈砚一伸手便抓住了扑到他脸上的一片枯叶,在眼前转动了两下,道:“总要试试才知道。”</p>
如今的形势已由不得他慢慢来。</p>
周既白一咬牙,道:“我与你一同去京城,再带上夫子随时指点你,到来年二月,你或许还能精进。”</p>
陈砚给了周既白一个赞赏的眼神:“我与既白想到一块儿去了。”</p>
从陈家湾到京城路途遥远,光赶路就得两三个月,不能白费了。</p>
若带上杨夫子,这路上也可探讨学习。</p>
如今可容不得他白费功夫。</p>
当陈砚和周既白找到杨夫子时,杨夫子沉默片刻,便起身收拾行李:“走吧。”</p>
陈砚看着杨夫子略显憔悴的面庞,颇为好心安慰道:“夫子与两位师兄分别已久,此次正好去京中与他们见见。”</p>
杨夫子撩起早已松垮的眼皮,幽幽道:“他二人早去了地方上。”</p>
陈砚颇为惋惜:“倒是可惜了,竟就这般错过了。”</p>
周既白道:“夫子还有阿砚和我在身边相陪,不必过于伤怀。”</p>
杨夫子又是沉默片刻,方才道:“你们陈氏族学如此多学生,光靠陈青闱一人怕是不够。茂之闲赋在家,不如让他去族学当先生。如此即可让他施展所学,也可让族学里的学生受益。”</p>
进士含金量可是相当高的,莫说县学,就是府学也是举人当教谕。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