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6章 入翰林
江河大爷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56章 入翰林,科举,农家子的权臣之路,江河大爷,69书吧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入翰林
翰林院位于长安街,与紫禁城不远,乃是三进四合院的形势。</p>
前院便是翰林们办公之所在,中院乃是极雅致的景观,后院则为典籍储藏之所,实属古朴清幽之地。</p>
陈砚作为修撰,入的是史馆,要干的活儿就是“修史”。</p>
任你一甲时如何光鲜,来了这翰林院,都得与同僚挤在一间屋中老老实实为修史大业添砖加瓦,毕竟这翰林院最不缺的就是状元。</p>
所谓翰林,乃是文翰荟萃之地,又化用前世老板的一句话:你不干,有的是人干。</p>
好在陈砚乃是三元及怒骂光禄寺吃食,也不见光禄寺有改善,可见与我的诗作无关。”</p>
光远是李景明的字。</p>
殿试程文集出来后,陈砚买了一本,看完李景明的文章,再想到恩荣宴上的种种,陈砚不禁为李景明捏了把汗。</p>
还好有宗径护了一下,不然有李景明好果子吃。</p>
他就想不通,李景明才写文章喷光禄寺,怎么会以为曾昌招揽他是出于好心?</p>
对于李景明的境遇,陈砚只能想到一句话:“傻人有傻福。”</p>
柯同光连连摇头:“传胪的文章如何能与三元公的诗相提并论。”</p>
又颇为感慨道:“你的诗已传遍京城,不少人对光禄寺的吃食心生向往,江启许多留京的举子还心心念念要尝尝光禄寺的仙食。”</p>
会试下第的举人中,年少聪慧者也可被选送入国子监,此被称为举监。</p>
以江启之文脉昌盛,自是会占不少举监的名额。</p>
于元益猛地抬起头:“你没同他们说光禄寺的饭菜如何难吃?”</p>
柯同光欲言又止,旋即深深叹口气道:“他们更信三元公的诗。”</p>
大梁朝头一位连中三元者,自是被万千学子敬仰。</p>
江启的举子们不仅不信柯同光所言,更是私下议论柯同光因拜于陈砚之手,心生不忿,方才造谣光禄寺饭食。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