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6章 决心
江河大爷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76章 决心,科举,农家子的权臣之路,江河大爷,69书吧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决心
接下来几日便是焦志行和刘守仁的争斗。</p>
按照权势自是焦志行更强,可刘守仁仗着民族大义。</p>
你焦志行暂代首辅之责,却要对小小倭寇屈服,实在是让整个大梁蒙羞。</p>
你既弄不来银子,那就让能弄来银子的人上去。</p>
双方争论不下,国事却不可等,终归要天子作定夺。</p>
五日后,陈砚跟随内侍官入了暖阁。</p>
与前些日子相比,此时暖阁的气氛仿若要将人压得喘不过气来。</p>
行完礼,陈砚垂手而立。</p>
永安帝道:“朕近些日子顿顿土芋,发觉这土芋实乃好物,吃完不胀气,也可填饱肚子,又能煮又能蒸,滋味颇好。下半年就让户部大力推广,明年部分百姓就能有大收成。”</p>
此话就是在宽慰人了。</p>
土芋虽高产,然想半年就在农户中推广开并非易事。</p>
农户靠天吃饭,每年都没什么结余,凡是遇到天灾有一季的粮食收成不行就要饿肚子,甚至家破人亡,根本不敢冒一点险。</p>
对他们而言,最保稳的就是种自己长年种的粮食,如此一来虽不能大富大贵,至少饿不死。</p>
土芋这等并未见过之物,朝廷说得如何如何高产,一旦收成不好,朝廷可不会替他们饿肚子。</p>
正因如此,番薯和土芋在明朝就传入了,一直都是小范围耕种,并未推行开来。</p>
陈砚道:“臣以为土芋的推广不可急于一时,也不可要求农户不种其他粮食改种土芋。不若将土芋等分发给士绅地主耕种,一旦收成高,农户们会自发跟随种植。”</p>
各地都有乡绅氏族,只要种了土芋,收获又极多,必会被农户们瞧见。</p>
如此一来,那些脑子灵活的农户就会想尽办法或买或偷土芋来自己种。</p>
一旦有了自发性,这推广就不用朝廷费太大力,还能迅速推广开。</p>
永安帝沉思道:“此法甚好。”</p>
永安帝语气比之平日多了些沉重,陈砚就知自己该主动了。</p>
跪下,行礼,陈砚恭敬道:“陛下,臣想去地方上。”</p>
永安帝的声音有些缥缈:“怎的要去地方?”</p>
“臣在君父身边一年,实在学了许多,可臣不知对错,必要去地方上磨砺一番方才能有进益。身为臣子,能护一方安宁,也是为君父分忧。”</p>
“你既为翰林,在中枢一路升迁方才是正道。”</p>
永安帝提醒道。</p>
京城乃是中枢,在天子身侧,机会自是更多。</p>
地方上则不同,哪怕是封疆大吏,若是进京述职,遇见吏部一个从五品的员外郎都要好声好气。</p>
京官外派,除了兼任总督巡抚外,多是被贬。</p>
陈砚正是立下大功之际,还未封赏,如何能贬?</p>
“中枢于臣升官有利,却于百姓无利,于君父无利,于这大梁的疆土无利。臣虽位卑,必不敢忘忧国。”</p>
权力从来都是自下而上,空有高位又如何?</p>
焦志行乃是次辅,站在了文臣顶峰,又掌管户部,还受天子提拔,可他能为百姓做多少事?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