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8章 献策
江河大爷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98章 献策,科举,农家子的权臣之路,江河大爷,69书吧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献策
宁王听完却是大怒:“陈砚此子竟已有七千多民兵?若朝廷的大军压来,岂不是能对松奉城形成合围之势?”</p>
想到此处,他已坐不住,起身便在屋内踱步。</p>
刘先生却垂手而立,并未在此时打断宁王。</p>
宁王急躁之下,脚步便有些乱了,理不出头绪,他便走到刘先生面前,仿若礼贤下士般问道:“先生以为我等该如何破局?”</p>
刘先生朝着宁王一拱手,恭敬道:“小的愚见,王爷姑且一听。”</p>
“但说无妨。”宁王赶忙扶起他,颇为亲热道。</p>
刘先生心生不喜,往后退一步,脱离宁王的手后,又惶恐道:“多谢王爷信重。”</p>
见他如此谦恭,宁王对他更欢喜了些。</p>
当初谢先生虽也聪慧,出了许多良策,然其孤傲,得意之际竟连他这个东翁都不放在眼里。</p>
每每到了那时,宁王就对其颇为恼怒,屡屡掩下杀意,谢先生却不自省,比刘先生差得太远。</p>
再听刘先生开口分析局势,宁王就更信服。</p>
“朝廷调动大军,消息传到徐家,要花费数日,徐五爷再赶来告知王爷,又花费数日,到如今,大军恐离宁淮不远。王爷此时再攻陷他城,便极冒险,不若坚守松奉。如此一来,潜龙岛就成了王爷的后方,一应补给都可从潜龙岛送往此地。”</p>
宁王点点头,此计与他心中所想不谋而合。</p>
潜龙岛在松奉的南方,离松奉城较近,以潜龙岛为据,可从海上源源不断买来粮食武器等,松奉城不会被围困而死。</p>
当初选中松奉,就是看中其不远处的潜龙岛。</p>
便是战败,也可退至岛上,再往东南撤退,照样可占据一方。</p>
“只要将松奉城南门与潜龙岛之间的海域牢牢占据在本王手中,朝廷军便难破城。”</p>
宁王神情舒缓。</p>
刘先生恭敬道:“朝廷封锁消息,想要打王爷一个措手不及。如此急行军,后方补给必跟不上,只要坚守久了,朝廷大军必露疲态,到时王爷一举破敌。国库空虚,有兵无粮,为筹军饷,彼时各方势力推诿争斗,借此良机,王爷便可由南至北蚕食”。</p>
宁王面露喜色,仿佛已看到自己与朝廷分庭抗礼。</p>
可下一刻,他又觉不对:“朝廷可与大户们借银,到时再领兵南下,怕就不是数万大军。”</p>
刘先生垂首道:“北方的大金始终对我朝虎视眈眈,只要南方战事拖得久了,大金必犯北境。”</p>
大梁太祖本是大明一千户,眼见明朝覆灭,大金入关,太祖变卖家产,振臂一呼,招募私兵历经艰辛,数年后将大金赶出关外,建立大梁。</p>
只是这一打,十室九空,不可再劳民伤财,大梁就沿用明制,休养生息。</p>
大金虽被赶出关外,却始终对大梁虎视眈眈,屡屡犯边。</p>
太宗皇帝继位后,国库稍有盈余,不愿受大金挑衅,三伐大金,将大金打得后退数百里,太宗在位期间,再不敢靠近大梁边境。</p>
只是这般打完,国库彻底空虚,以至寅吃卯粮,民不聊生,大厦将倾。</p>
太宗皇帝便重用能搞钱的徐鸿渐,方才勉强维持每年的财政。</p>
正所谓家贫难返,于国也同样如此。</p>
当今登基后,为免劳民伤财,再未大战。</p>
休养多年,国库虽依旧空虚,比太宗时期要好上不少,若遇到年成好,还可有盈余。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