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六章 欲降而不得
上善若无水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九十六章 欲降而不得,诸天:从时空商人开始,上善若无水,69书吧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欲降而不得
“呜呜呜~~~”</p>
建康城逃出来的信使,沿途累死几匹马,终于是赶到了会稽郡,扑在谢氏兄弟面前嚎啕大哭。</p>
“闭嘴!!”</p>
谢奕大怒,一脚踹了过去“究竟是出什么天塌地陷的大事,你倒是说出来!”</p>
一旁的谢安,也是黑着脸握拳。</p>
很明显,这是建康城内出大事了!</p>
“贼军,贼军攻破了建康城~”</p>
信使眼泪鼻涕横流“破门抄家,见人就砍~城内血流漂杵~宛如人间炼狱~”</p>
哽咽的哭声中,传递出来的是一个谢氏兄弟无法接受的消息。</p>
“这不可能。”</p>
谢安喘着粗气,弯腰低头“各家在建康城的私兵,就足有数万之众。”</p>
“哪里来的贼兵,能攻破建康城?”</p>
“绝对不可能!”</p>
信使摸了把眼泪“各家私兵,皆是拼死抵抗。”</p>
“可贼兵太强了。”</p>
“人皆身披三层重甲,刀枪难伤害,弓弩难破。”</p>
“贼军悍不畏死,战技娴熟,皆为军中骁锐。”</p>
听到这个,谢奕心头猛然一跳。</p>
他急忙起身上前两步,急切追问“城墙是怎么被攻破的,可是有堪比山岳的巨兽,砸烂了城墙?”</p>
信使愣神,望向谢奕的目光好似再说,你怎么知道的?</p>
“果然。”</p>
谢奕后退两步,身子一软就坐在了案几上。</p>
“是乞活军!”</p>
“人皆身披重甲,普天之下能有这份财力的,唯有林大都督。”</p>
“堪比山岳的破城巨物,更是只有林大都督才有。”</p>
“绝对没错,能神不知鬼不觉的摸到建康城外,必然是他!”</p>
“为什么?”谢安的腿在抖“他为何要如此?”</p>
“我等江左高门已经有了共识,愿意助力其效仿曹魏,行禅让之事。”</p>
“为什么还要千里来袭,打破建康城肆意屠戮?”</p>
站在谢安的角度,他的确是无法理解。</p>
我们都准备投降了,安静的等着我们去行大礼,送上金银财货女子多好。</p>
你又何必耗费人力物力财力,奔波千里的来打仗。</p>
这简直就是损人不利己嘛~~~</p>
他猛然转头看向了谢奕“大兄,令姜哪里”</p>
谢道韫是那位大都督的枕边人呐。</p>
这等大事,怎么可能一点风声都得不到。</p>
“没有。”</p>
谢奕摇头,好似想起了什么似的,凄笑一声“她当初对我说,既为别家妇,自是别家人。”</p>
“这”谢安无奈摇头“但愿她能早日生下儿子。”</p>
深吸口气,谢安询问信使“族中人等,可有消息?”</p>
信使是陈郡谢氏,谢奕诸兄弟这一房的老二谢据家的。</p>
“奴出城之时,家主与六公领家兵护送女眷出城,不知是否逃脱。”</p>
“四公,五公家皆有派人来求援,家门已被攻破。”</p>
陈郡谢氏,是一个庞大的家族。</p>
这一代的当家人,是谢奕谢安兄弟几个这一房。</p>
老大谢奕与老三谢安,此时都在会稽郡。</p>
老二谢据逃亡,现在生死不知。</p>
老四谢万是会稽王司马昱的从事中郎,老五谢石则是秘书郎,全都在建康城内。</p>
至于老六谢铁,年纪小跟着老二生活。</p>
现在看来,建康城内的几兄弟,凶多吉少。</p>
这还仅仅是他们这一房而已。</p>
其他陈郡谢氏的各房,各支,各宗的族人,除了零散于外的,大多都集中在建康城内。</p>
毫无疑问,陈郡谢氏几乎要除名了!</p>
谢安的脸色极为难看。</p>
他之前走的是名仕路线,荣辱不惊。</p>
可现在,急切慌乱犹如热锅上的蚂蚁,哪里还有半分名仕风采。</p>
倒是谢奕,渡过最初的慌乱后,逐渐冷静下来。</p>
他嘱咐信使“你即刻去往武当山,告知道通速速南下,去往南海郡番禺。”</p>
道通是老二长子谢允的字,他在武当山当道士。</p>
这是为了保全老二一房的血脉。</p>
旋即又嘱咐谢安“派遣使者至各处通知宗族,全都去番禺。”</p>
“大兄,你这是.”</p>
“本以为,能在新朝混个出身。”谢奕摇头叹气“现在看来,却是想多了。”</p>
“那位大都督,根本就未曾想过,收留我等前朝旧臣!”</p>
谢安一脸颓废的坐在了地上。</p>
他还没真正出山,带领陈郡谢氏做大做强。</p>
随着乞活帅的横空出世,自己这就要逃亡海外了?</p>
“走吧。”谢奕闭上了眼睛长叹“能走掉,就已经是邀天之幸了。”</p>
建康城,建康宫。</p>
“都这个时候了,还有什么好多说的。”</p>
后将军王恬,浓眉紧锁,怒目圆睁“唯死战矣!”</p>
他们被围在宫城内已经好几天了。</p>
围城的乞活军,并不急着攻打。</p>
而是先行将城池内外各处重要点都给夺取,同时清理内外负隅顽抗,乘火打劫之辈。</p>
宫城内的人,试探了几次突围,却是全都被打了回来。</p>
一旁的司空郗愔摇头叹息“若是如此,那可就全都得死了。”</p>
最近这些年里,当年东渡的各家族的猛人,像是王导,王敦,庾亮等人都已亡故。</p>
接班的王允之等人,也是早死。</p>
此时东晋小朝廷的主政,是桓温。</p>
可桓温远在荆州,未来的主政谢安还未入场。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