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国工业拔根毛,就享用不尽了
上善若无水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国工业拔根毛,就享用不尽了,诸天:从时空商人开始,上善若无水,69书吧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大国工业拔根毛,就享用不尽了
“陛下~”</p>
负责港口建造工程的鲁渊,上前行礼。</p>
望着他那因为长期吹海风晒太阳而干燥发黑的肤色,林道颔首“几座港口都修的很好,我很满意。”</p>
“这都是臣应该做的。”</p>
简单寒暄了一番,鲁渊在前引路,领着众人上前参观正在施工建设的庞大港口。</p>
大都城到天津港的铁路线,是大明修建的第一条铁路。</p>
而且始发站还是大都。</p>
如此重要的意义之下,很明显天津港有着重要的作用。</p>
“这座全新的港口,非常重要。”</p>
行走于偌大的工地上,走上巨大的,带钢筋的水泥墩子,林道口鼻间嗅着淡淡的咸腥味道,远眺大海“大航海时代,将从这里开始!”</p>
其实开启大航海时代,金陵城更加合适。</p>
顺着长江一路出海,各方面的条件都很好。</p>
郑和下西洋,走的也都是这条线路。</p>
可没办法,大都这里有着更加重要的用处。</p>
分开了数百年的南北汉家儿女们,必须尽快重新融合起来。</p>
安史之乱至今,西域脱离中土已近六百年。</p>
云南脱离中土,已近五百年。</p>
东北包括外东北地区,脱离中土已近八百年。</p>
漠北蒙古自突厥复国,脱离中土已近七百年。</p>
林道要重现汉唐雄风,甚至还要远迈汉唐。</p>
这些失去多年的土地,必须全都拿回来,还要附加这些年的利息。</p>
正因如此,都城定在北方,是必然的选择。</p>
天津港这里,到处都在施工。</p>
地面翻开来做硬化,大批苦力搅拌水泥铺设路面。</p>
借助简易铁轨以及各类杠杆吊索等工具,将一块块以吨为单位的钢筋混凝土送入海中,建造护岸与防波堤。</p>
一条条伸入海中的栈道,同样在加班加点的建造之中。</p>
这里,将会被打造成世界范围内,最为庞大,最为先进的港口。</p>
无数的中土船只,将会从这里出发,抵达世界各地,将日月龙旗插满阳光下的土地。</p>
“欧罗巴人的大航海时代,简陋到可笑。”</p>
站在岸边,望着不远处海上正在工作的疏浚船,林道豪气顿生“让你们好好看看,什么叫做大国工业!”</p>
来到空旷的存货场,林道动身去往现代世界。</p>
大批量订购的钢筋水泥等物资,不断的被运送过来。</p>
原本空旷的地方,已然是堆积如山。</p>
见着这一幕的众人,都是行大礼高呼。</p>
“万岁~”</p>
“万岁~”</p>
生产力低下的时代里,林道运来的每一项物资,对于这个世界的人来说,都是宛如神迹。</p>
如此之多的钢铁与石粉(水泥)真是让人看的心潮澎湃。</p>
“陛下~”</p>
因为过于激动而面色潮红的罗贯中,上前见礼“动用如此之多的物资,是否会影响到仙界的使用?”</p>
这话说的林道翻白眼。</p>
“瞧不起谁呢?”</p>
“这么亿点点东西,在仙界那是真正的九牛一毛都算不上。”</p>
“喂,别瞧不起大国工业!”</p>
他是真没吹牛皮。</p>
对于产量以亿吨为单位的大国工业来说,他买下运来的这些东西,真是不值一提。</p>
别的不说,他连承接落后淘汰产能的资格都不够。</p>
没什么缘由,就是买的太少了。</p>
港口之中,还有配套的造船厂也在建造之中。</p>
成百上千的苦力们,正在奋力挖掘大坑。</p>
这是在修建三面陆地,一面临水的干船坞。</p>
不是什么高科技,这东西早在宋时就有了。</p>
沈括所著的《梦溪笔谈》中,就有详细的记载。</p>
当时不叫船坞,叫做大澳。</p>
《金明池争标图》这幅画作之中,就有画出船坞来。</p>
发明这东西的人,叫做黄怀信,是一名宋朝的宦官。</p>
后世之人,将其称为世界船坞之父。</p>
中土能人辈出,各类跨时代的发明太多了。</p>
只可惜,一次次的蛮夷入侵打断了知识传承。</p>
一颗颗聪明的脑袋,都被蛮夷给砍了。</p>
现如今,林道要反过去,把蛮夷们的脑袋都给砍了。</p>
“有最为详细的图纸。”</p>
跟过来的鲁渊,在一旁言语“之前在其他的港口里,按照图纸操作已经建造了好几个。”</p>
“各处港口都在大规模建造船只,船队规模不断扩大。”</p>
“很好。”林道失笑颔首“按照图纸上的去造,别担心缺少物资,造的越多越好。”</p>
“陛下放心。”鲁渊昂首挺胸,干脆回应“臣必当为陛下打造一支世间最为庞大的船队来。”</p>
天边的太阳逐渐下沉,远处海面上出现了船队的身影。</p>
十几艘大型渔船逐渐靠向临时栈道,其中几艘船尾被开了舱门,有外挂式的螺旋桨辅助动力船外机。</p>
粗壮的缆绳抛上了栈道,港口干活的熟练接住套在石墩上。</p>
船只一一停靠。</p>
当先一艘最大的渔船上,船头位置射鲸炮上的长柄钩上还染着血渍。</p>
渔民们开始操作船上装着的半机械式吊轮机构,将一条偌大的鲸鱼吊向栈道。</p>
船上下来一个光着脚,衣袖裤腿挽起的汉子,一路跑向了大纛。</p>
“张士诚,拜见陛下~”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