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0章 府试4
江河大爷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50章 府试4,科举,农家子的权臣之路,江河大爷,69书吧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王知府有了兴致,再一追问,就知周既白对高家说的那番话,还有和宁余县那些士子的冲突。</p>
只是听到这儿,王知府内心升腾起的火被一盆凉水给扑灭了。</p>
自己任上出了神童,那可是大大的给他长脸面。</p>
若是一路中秀才中举,也是他的一份大功绩。</p>
按理来说,他是要点为案首的。</p>
如今他跟高家对上了,若真点了他,岂不是与高家作对?</p>
难得出一个神童,要是不点他,实在糟蹋了一个神童。</p>
王知府心中挣扎片刻,目光就落在了赵通判身上。</p>
他脸上就带了笑意:“赵通判果然好眼光,竟发掘了一名神童。”</p>
赵通判的胸口仿佛一直被人吹气,胀得生疼。</p>
知府这是要让他当替罪羊。</p>
他怎能坐以待毙?</p>
赵通判当即道:“此子文章虽写得好,然年纪实在小,若点为案首,怕是往后要恃才傲物,实在不利于他,不如将他黜落,磨一磨他的性子,往后方才能成朝廷栋梁。”</p>
他是绝不会为了一点脸面得罪高家。</p>
王知府感慨:“还是赵通判有爱才之心,竟已经想到要将其培养成栋梁了。只是赵通判未想过,他乃是农家子,家中供其读书实属不易,若将他黜落,若是他家中以为他没什么资质,不供他读书了,岂不是我等有怠朝廷,有怠君父?”</p>
赵通判脸色大变,哪里敢接此话。</p>
其他人纷纷附和:“如此神童万万不可埋没。”</p>
“要磨性子也该让其成了童生,给了家人念想后方可。”</p>
赵通判已是气极,却也知道形势已不由他。</p>
他只得迂回,道:“众位所言甚是,只是此时才等均许誊写在程文纸上,方才能交上去。</p>
每场程文纸都只有三张,对应三道考题,若是损坏了,或写了错字之类,府试必被黜落。</p>
因此,考生们会先在府试发的草纸上写文章删改,再誊写到程文纸上。</p>
若能将程文纸染湿……</p>
衙役的目光落在砚台上,那里有陈砚刚磨好的墨……</p>
正思索间,就见陈砚将程文纸卷起来,挂在号舍门口。</p>
两名衙役:“……”</p>
考生通常都是将考卷誊抄结束,怕染坏方才会挂在号舍门口,而陈砚竟将空白的挂上去,他们还如何“不小心”让其泼墨染脏?</p>
总不能拿着佩刀去砍吧?</p>
敢扰乱科考,那就是他们不想要自己的人头了。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