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1章 破局
江河大爷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41章 破局,科举,农家子的权臣之路,江河大爷,69书吧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大殿上气氛冷凝,仿佛要将人压垮。</p>
良久,永安帝方才再次开口:“宣焦阁老。”</p>
清流一派俱是心头大喜。</p>
自科考舞弊案后,焦阁老一直在贡院内不能出来,如今终于要出来了。</p>
这几日,焦阁老不在,刘阁老又处在风口浪尖,他们清流一派群龙无首,被徐门打压得喘不过气来。</p>
再这般下去,清流一派就要彻底失势。</p>
今日事情终于有了转机。</p>
贡院离皇宫极远,一来一回必要耽搁许久。</p>
若是往常,天子会让朝臣议论其他事,今日却是坐在龙椅上闭目养神。</p>
徐鸿渐到底年纪大了,即便坐久了也有些累。</p>
可天子都在此等候,他也并不能走,只能忍着腰酸背痛苦熬。</p>
焦志行到底是神色匆匆赶来,待与天子行了叩拜礼,站起身后,方才听永安帝道:“学生状告焦阁老,不知焦阁老有什么想说的。”</p>
路上传口谕的太监就已经向焦志行透了风,他自是已经想好对策:“因科举有舞弊之嫌,必要查清楚,才可放榜。”</p>
陈砚却道:“既有舞弊案,或重考,或查舞弊之人,如何能密而不发?”</p>
永安帝的眼皮跳了下。</p>
焦志行应道:“此事涉及多名官员,不可草草了事。”</p>
陈砚便问:“涉事官员可慢慢查,科考如何能耽误?若涉及多名考生,大可重考,若只涉及一两名考生,就该将此考生除名,其余考生按成绩填榜后放榜。”</p>
无论你们有何苦衷,科考都是国策,必不可耽误。</p>
陈砚一个小小举人状告次辅,能不被先杖三十已是永安帝仁慈特恕了,自是要跪着的。</p>
焦志行贵为次辅,虽是站着,此时也不得不对着陈砚低头。</p>
焦志行自是不能将永安帝给供出来,只得对眼前“刚正”的少年道:“此番乃是刘阁老之子刘定之试卷与你的试卷互换,却还只换了朱卷,不换墨卷,你说该不该严查?”</p>
到了此时,陈砚方才确认自己的猜想是对的,这位次辅还在故意给他透风。</p>
既然次辅有心与他唱双簧,他自是要接招。</p>
他更理直气壮:“如此低劣的作弊手段,一旦朱卷与墨卷对比,岂不是立刻就暴露了?堂堂阁老竟连墨卷也换不了吗?可见要么是被人陷害,要么是底下人阿谀奉承,又能力不够,只能做到如此。”</p>
如此简单的道理,这些高官不敢说,那就由他陈砚一个小小举人来揭露。</p>
若到了这个时候清流一派还秉持明哲保身的道理,不敢出头,那清流一派也就没未来了。</p>
焦志行一顿,不再开口。</p>
户科给事中跨出,朝着天子行礼后,朗声道:“陛下,事发之后那誊录官就自尽了,显然是为了坐实刘定之作弊一事。”</p>
旋即又有一名官员站出:“刘阁老为官清正廉明,必不会做下此等错事。”</p>
“必要严查那誊录官,究竟是何人指使!”</p>
被压抑多日的清流一派如同被打了鸡血,此刻尽数站出,你一言我一语为刘守仁辩解。</p>
徐门自是不甘示弱,纷纷站出与对方争论。</p>
你们清流说是污蔑,那就拿出证据来,科举舞弊乃是重罪,可不能因你三言两语便脱罪。</p>
清流一派也是据理力争,这卷子究竟是如何换的,谁能作证是刘阁老授意?</p>
会不会是誊录官被人授意,故意将姓名籍贯改成刘定之来陷害刘阁老?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