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1章 动乱
江河大爷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71章 动乱,科举,农家子的权臣之路,江河大爷,69书吧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孟永长拿着画册欢喜离去,陈砚终于停笔休息。</p>
过了元宵,正月十六,官员们的休假结束,又要开始新一年的为国效力……哦不,争吵了。</p>
因首辅徐鸿渐辞官,次辅焦志行被禁足,朝中官员不少涉及私盐一案,导致在朝官员根本忙不过来。</p>
去年就该定下的各部预算也被搁置,朝堂可谓兵荒马乱。</p>
永安帝终于下令,解除所有官员的禁足,尽数入了朝堂。</p>
于是这朝堂又在为预算一事争吵不休。</p>
此前只有户部右侍郎一人都能撑住,如今户部尚书与左侍郎都回来,三人就可齐齐哭穷,谁来都是一句:没钱。</p>
徐门本就因徐鸿渐辞退而紧绷,焦志行等人此举让他们怨气丛生,不少人连夜往徐府跑。</p>
如此一来,辞官后的徐鸿渐并未门庭冷落。</p>
双方一直吵到正月二十五都未拿出可行之策。</p>
内阁无首辅,只能由焦志行代行首辅之责,可焦志行因私盐一案威信大减,又无法指挥徐门众人,导致办事处处受到掣肘。</p>
早朝时,董烨甚至当众责问焦志行:“你管着户部拿不出银钱,管着内阁又不票拟,难不成整个大梁都要因你停摆?”</p>
焦志行当朝与董烨吵起来,说那私盐之事乃是有人栽赃诬陷等等,两人竟就当堂吵起来,两个派系也是吵成一团。</p>
永安帝拂袖退朝。</p>
永安帝本想扶焦志行为首辅,如此一来就断了徐鸿渐归来之路,可这焦志行连董烨都压不下去,如何能服众?</p>
必要有件足够大的功绩,让焦志行压制住徐门一干人等,方才能坐稳首辅之位。</p>
只是这偌大的功劳又在何处?</p>
永安帝心中烦闷,好几日都没什么胃口。</p>
得知陈砚入宫当值,这剩余的吃食自是被赏赐给陈砚,倒是让陈砚得了便宜。</p>
这番朝堂动荡倒是让陈砚大大长了见识。</p>
焦志行坐不上首辅之位,除了徐门众人不服外,刘门也不服。</p>
以前同是清流一派,要共同“倒徐”,焦门和刘门是紧密合作,可到了争抢这首辅之位,联盟瞬间土崩瓦解。</p>
焦志行虽有优势,却是戴罪之身,若将其拉下去,就是刘守仁任首辅。</p>
如此诱惑在前,不管刘守仁想不想争,底下的人也会逼着他争。</p>
焦门看着暂时占了上风,实际是两面夹击,想要真正爬上去便极难。</p>
哪怕以前是战友,一旦利益冲突,立刻就能化身敌手。</p>
文官如此斗下去,影响的是整个国运,还是要尽快让局面定下来。</p>
陈砚也终于明白,为何永安帝登基十三年,始终没有对徐门下死手。</p>
有徐鸿渐在上面压着,政令还能发布出去,徐鸿渐一退,所有人都在争权夺权,朝堂直接停摆了。</p>
退朝后,陈砚再次在宫中碰上了众朝臣。</p>
此次走在最前面的换成了焦志行,焦门众人均是怒气冲冲。</p>
不过此时与上次不同,焦志行停在了陈砚面前打了声招呼:“陈修撰的脖子可好些了?”</p>
陈砚恭敬道:“劳焦阁老费心,已大好了。”</p>
焦志行关切道:“还是要好好休养,莫要落下病根。”</p>
“焦阁老有这等闲情,倒不如好好想想怎么弄出银子来,总不能九卿衙门都光吃皇粮不干活。”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