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河大爷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72章 献种,科举,农家子的权臣之路,江河大爷,69书吧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其实大梁朝有不少人种番薯,番薯亩产十几二十石,是极高产的作物,加之全身上下都能吃,可谓活命的宝物。</p>

只是番薯怕冻怕湿,又受种植技术限制,极难在北方推广,到了大梁朝,番薯也主要是在一些偏远的南方地区种植。</p>

更要紧的,是无法彻底将番薯当主食。</p>

若当做辅食偶尔吃一吃倒还好,要是当成主食顿顿吃,就会胀气,让人腹胀难受。</p>

若遇到肠胃差些的人,以番薯为主粮就会反酸、烧心。</p>

土芋就没有这些缺点,以土芋优秀的饱腹感,其可称得上优秀的主粮。</p>

加之土芋连沙地、山地等都能种,又耐旱,完全可以在北方推广种植。</p>

理论而言,土芋高峰亩产可与番薯相匹敌,只是这种植技术等都需精进。</p>

陈得寿前年在家中也是胡乱种植土芋,不成想亩产达到了十六石,陈家湾不少人起初不信,特意跑去盯着陈得寿往外一箩筐一箩筐地搬土芋。</p>

不止陈家湾,附近几个村子都震动了。</p>

陈得寿特意将土芋往全村各家都送了,大家做了些一吃,发觉实在好吃。</p>

全族商议过后,当即决定家家户户试种一季,去年家家户户大丰收,终于能吃饱肚子,各个满面红光。</p>

原本想着今年全部换成种土芋,全族就齐齐蹲了大牢。</p>

陈砚是想用土芋来保全族的命,永安帝将徐鸿渐的证据交给他后,他干脆将事情全推到徐鸿渐和高坚身上,全族都无罪了,自是不用再保命。</p>

不过让陈老虎的信已经带回去,这会儿土芋应该已经到了杨彰手里,不日就该到京城了。</p>

不如在此时告知永安帝,一来给自己表表功,二来也是卖给焦志行一个大人情。</p>

当然,更重要的是要阻断徐鸿渐的归来之路。</p>

他拼了命才将徐鸿渐给拉下来,若是徐鸿渐轻易就回来了,他那一撞就太亏了。</p>

永安帝心中大骇。</p>

陈砚能对粮食亩产了如指掌,必定知晓亩产十五六石的主粮意味着什么。</p>

“陈爱卿如何得知此主粮?”</p>

陈砚道:“下官双亲皆是农户,偶遇西域商人售卖新粮种,说是此作物极高产,臣的父亲便买了些回来试种了几块地,待到收获时节,所收粮食乃是其他粮食的好几倍,臣的父亲欣喜之余,劝说同族人一同耕种,大家收获虽有多有少,然大多在十五六石,高的可达十七石。”</p>

这个时候农家子的出身就很好用。</p>

农户发现产量高的粮种这等事是极常见的。</p>

户部虽管有专门管理农作物耕种的下属衙门,从未真有人去改良种子。</p>

虽是清水衙门,好歹也是官,是读圣贤书考了科举才入朝的人。</p>

指望这等四肢不勤,五谷不分的读书人去研发高产粮种,倒不如多派一些人去乡间多走访,保不齐就找到哪位庄家老把式多年留种养出了好种子。</p>

将良种的发现推到一个农户身上,可信度是极高的。</p>

按照陈砚前世的了解,土芋的亩产绝不止这么些,受限于种植技术以及气候土地等因素,若往后推广开,必然会得到改进,到时候产量应该更高。</p>

不过如今这等产量已经足够震撼人,并不需他说得更高,否则以后若没达到,会损耗天子对他的信任。</p>

陈砚自以为自己考虑得极周到,殊不知百密必有一疏。</p>

却见原本极震惊的永安帝很快平静下来,语气颇意味深长:“去年陈爱卿就提出和,口中有粮方才能安稳,看来早就已经知晓这粮食高产,就不知为何今日才提出?”</p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穿越古代:三个女人N台戏

一灯阑珊

血剑开天

看我来财

人在修真界,吐槽出天地异象

甄文和

诸天:从时空商人开始

上善若无水

队魂

一颗胖桃

同时穿越,我成尊不就是了

特级冰鲨